"); //-->
早在1969年美国西雅图湖滨中学8年级中学生比尔·盖茨和他的高班同学保罗·艾伦,在学校唯一的一台PDP-10小型电脑终端上,设计出第一个软件“三连棋”游戏。从此电脑成为了他们最钟爱的“玩具”,他俩甚至以所谓“西雅图交通数据公司”的名义,为市政当局开发了一种处理交通数据的电脑设备。
1974年12月保罗·艾伦在报亭上偶尔发现《大众电子》配发的“牛郎星”照片,立即找到已经考入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共同为“牛郎星”研制配套的BASIC软件,后来这个软件卖出了100万套。在BASIC软件成功的鼓舞下,1975年7月19岁的比尔·盖茨走出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他毅然放弃很快就要到手的哈佛学位,与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比尔·盖茨为只有6名员工的小公司定下雄心勃勃的目标,每一部电脑都运行微软的软件。
1980年当IBM“国际象棋”专案组需要为PC电脑配套操作系统找到了微软公司时,当时他们并不擅长编写这种软件,于是比尔·盖茨介绍IBM与以研制CP/M操作系统闻名的数字研究公司联系。CP/M设计者加里·基尔多是美国海军研究生院教授,那天恰好不在家,而他太太又不愿在保密协议上签字,IBM公司的代表于是请微软公司帮忙。比尔·盖茨想起了西雅图软件天才帕特森曾编写过一个QDOS软件,正好可以改造为PC机的操作系统。于是微软公司用5万美元购买了QDOS版权,并且在帕特森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MS-DOS磁盘操作系统。
当微软还不具备开发一个操作系统的能力时,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微软向帕特森购买了QDOS的版权,这是一种成功的商业开发模式。不仅可以赢得时间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通过购买帕特森的QDOS,微软可以快速掌握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事实上只要将购买知识产权的费用分摊到每一个产品的销售中,其成本是非常低廉的。等产品上市销售之后,再在原有基础上投入开发和创新,这不惜为一种成功的产品开发新思维。如果当初微软从头到尾完全依赖自己开发的话,可能没有今天的微软。因此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其余的外包,或者说只做买不到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拿来主义”,这是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同步发展,快速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精和做强的成功之道。
很多的企业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开发之道。他们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总是担心被合作伙伴所控制,事实上这是一个需要互信与合作的双赢时代,其实每个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切从底层开始积累原始技术的企业势必将被淘汰。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固然核心技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大,但最重要却不是基础技术,而是通过行业经验积累的应用技术。比如开发一个无人值守机房监控系统,其核心技术不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也不是TCP/IP技术,与此同时设计一个可靠性很高的硬件,投资一系列的可靠性与信号一致性测试设备费用不菲,但这些都不是关键,可以向专业的嵌入式工控厂商购买或定制稳定的核心模块和工控板,因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对需求的掌握和行业经验,以及开发基于电信通信协议的系统平台软件,这不是谁想进去就能够进去的行业,门槛很高需要长期的积累。
尽管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这种经典的商业技术开发模式在今天仍然具有闪光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