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一个表叔来了一个电话,希望我为他儿子提供一个在实习期间学习技术的机会。他的儿子考研成绩达到了340多分,但因为英语分数太低而刷掉了。
其实我与表叔通电话或者见面时,每次我都主动提出让他儿子暑假来公司学习,但每次他都告诉我,他儿子太贪玩不愿意来,我只好无言以对。
昨天晚上我那个从未谋面的表弟来电话了,他告诉我大学四年之后,他唯一的愿望是希望我给他一个可以起飞的平台。他告诉我在大学里学了很多的没有用的知识,比如《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我沉默一会儿之后开始给他讲述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设计产品,然后又问到他对C语言的了解程度,他对所学的自动化专业几乎没有一点感觉,只不过现在快要毕业了,开始感到有压力了。
今天另一个表姑父也来电话了,而且他告诉我,某某是一个人才,参加研究生考试考了340多分,如果不是英语考差了,上研究生肯定没有问题。于是我只好告诉他,企业对人才的评估与人们通常意义上对人才评价是完全不一样的。
上述三位亲戚对人才的看法代表社会上一种普遍的认识,但可惜全部是错误的。我考察人才首先是通过一些行为分析人才的主动意识是否强烈,比如学生大二或大三就自觉进入实验室向老师学习,而不是等到毕业才知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样的学生往往目标明确、志向远大、有发展前途,否则我一定不会录取那种排名特别靠前读死书的学生。
传统的教育体制害人不浅,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考出来的。无论是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还是重点大学,人人都是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考过来的,而且在大学的成绩也很好,奖学金也拿了不少,三好学生也年年评上了,难道这还不是人才吗?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成绩好的学生能力相对要强一些,但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读死书那是不行的,最终培养出来的都是一群根本没有创造力的考试机器。因此要想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则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才算将知识真正学到手了。但是很多在校大学生却一直生活在”睡梦“之中,直到毕业时才知道自己根本不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他们常常不检查自己的过失,却怪罪在大学没有机会,更不会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本事,愿意将成功放到未来的每一天。
我时常庆幸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大学,否则我也就完蛋了。我常常在工作中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怪招”,这可能是我没有受到传统教育束缚的原因吧!在28岁以前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却时常结合工作的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技术,在实践中我知道那些知识有用,那些知识无用。当我28岁再到大学读书时,我就已经知道该如何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了,于是还没有等到四年本科毕业时,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拿到文凭提前离开大学创业了。
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我依然保持每天学习到深夜的习惯,但我只学习有用的知识,每天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验证和提高。与此同时我与同事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坚持投身于创新教育实践,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探索和培养,几年来我们写作了超过100本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图书,其中有38本专著已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很多大学纷纷选为本科教材。我在给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常常受到学生的追捧,我想这是自己长期努力学习和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
我深深地体会到,光有知识是没有用的,必须结合实践将知识转化为实际需要的技术,并且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技术才会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从事的都是应用型的学科,不是科学家并非基础理论研究,所以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知识是不能改变命运的,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对于有志的年轻人,只要从大二和大三开始进入实验室,就一定能够凭着技术纵横职场改变人生。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